最近网上突然流行起一种奇怪的现象:一群男生女生聚在一起,一边模仿疼痛的叫声“嗟嗟嗟”,一边讨论“生孩子到底有多痛”。有人说这是年轻人对婚姻生育的黑色幽默,也有人觉得这是两性关系的另类表达。
“喊痛”这个动作本身就有传染性。就像有人打哈欠会带动周围的人一样,当一个女生开始模仿分娩的呻吟声,旁边的男生也会忍不住加入。这种集体行为背后,其实是年轻人对未知压力的共同宣泄——比如职场内卷、婚恋焦虑,甚至对未来的迷茫。
某高校社团活动上,男生们被要求腰部绑上装满水的气球,模仿孕妇弯腰捡东西。结果不到5分钟,满场都是此起彼伏的“嗟嗟嗟”惨叫。“原来系鞋带都像在胸口碎大石!”参与者小王边揉腰边说。
女生们也没闲着。有人用电流按摩器模拟分娩阵痛,让男生体验不同级别的疼痛。当仪器调到最高档时,原本还在开玩笑的男生瞬间脸色发白,抓着椅子扶手的手青筋暴起,倒是旁边经历过真实生产的学姐们笑作一团。
最有趣的是这类活动带来的角色互换。有个男生在体验后突然说:“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疼到骂脏话。”而女生们发现,当男生们不再说“生孩子能有多痛”时,双方反而能心平气和聊生育规划。
这种互动正在改变年轻人的相处模式。在游戏直播间里,“嗟嗟嗟”已经变成新型社交暗号——听到这三个字,观众就知道主播要开始分享情感话题了。甚至有情侣把它当作和解信号,吵架时突然来句夸张的“嗟嗟嗟”,场面立刻破功。
这种现象折射出Z世代特有的生存智慧。当现实中的压力找不到出口,年轻人就用戏谑的方式将其具象化。就像他们用“打工人”“早C晚A”自嘲那样,“集体喊痛”成了新型的情绪释放仪式。
有位参与活动的女生说得直接:“我们不是真的在讨论生孩子,而是想确认对方能不能理解自己的痛。”这种另类沟通方式,反而让很多原本避谈婚育的年轻人开始认真思考:未来要不要孩子?怎么分担责任?
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文化正在产生实际影响。某婚恋平台数据显示,主动讨论生育话题的用户同比增长47%。更意外的是,体验过“模拟分娩”的男性用户中,83%表示会更关注伴侣的健康需求。
有产科护士发现,现在陪产的准爸爸们明显“上道”多了。有人提前学习按摩手法,有人专门准备冷笑话合集。他们说:“虽然不能分担生理疼痛,但至少要让她知道,那些‘嗟嗟嗟’不是白叫的。”
这场全民“喊痛”运动正在突破传统教育的边界。某中学生理课上,老师让学生两两组队,通过角色扮演理解生育过程。课后有男生主动帮女生搬重物,还说:“你今天生理期,别学视频里逞强。”
在老年群体中也引发连锁反应。有爷爷奶奶看到孙辈的“疼痛挑战”视频后,第一次主动和子女聊起当年的生育经历。这种跨代际的疼痛记忆交换,意外地弥合了家庭沟通的裂缝。
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